本报讯从日前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年会上了解到,我国青藏高原研究工作不仅科研项目硕果累累,而且培养出一批青年科学家,科研队伍日趋年轻化,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5岁。
青藏高原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不仅有地质学、地理学、还有气象学、植物学等多种学科,早在青藏高原研究的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孙鸿烈院士组建这支队伍时,就集中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地震局、测绘局等部门的相关科学家,以发挥综合研究的优势。据项目带头人郑度介绍说,在开展此次“973”项目时,也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年轻人才。要求学术带头人不仅要年轻,而且有能力组织综合研究项目的实施。目前这些年轻的课题学术带头人已在SCI上发表过不少文章,有的还在《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进行青藏高原隆升理论和机制研究的兰州大学方小敏教授就是其中之一。37岁的方小敏这次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近代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课题上提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受到与会科学家的关注。方小敏认为,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的地质构造最能反映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他经过对有关剖面的古地磁和沉积相及粒度系统分析,说明了1200万年以来祁连山隆升过程的多个阶段性。而通过孢粉和环境岩石磁学等环境指标变化分析表明,中国北方的干旱化也正是随着这些阶段显著增强,其机制是高原隆升会影响水热平衡和大气环流。同时,环境代用指标变化也显示,高原快速抬升时期也是中国西北晚新生代干旱化开始和加重及沙漠化扩大时期。推测高原隆升所导致的地形高度和地表状况的变化,以及由此确定的水热状况和大气环流变化,是环境耦合变化和中国北方干旱化、沙漠化的驱动力。
郑度院士说,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它的考察和研究甚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2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这支科研队伍不仅作出了关于青藏高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有10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将把这样的传统继承下来,培养科研攻关的接力队伍,让青年人充分施展才华,进一步提高研究队伍的水平,高质量地完成“973”项目。